電話民調的誤差  

2016總統立委選舉在即,各大媒體發佈的民調頻率可預見的

也會越來越密集,民調中心、各大媒體、學術單位,基於不同

的目的而進行民意調查來探訪民意風向。如何解讀民調、看待

民調,身為小市民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理解~

這樣才不容易被媒體操弄,或是迷失在數字與排名中。

 

想像一個情境:

 

主人想準備4道菜作為菜單準備餐會,想了解目前菜色中

哪道菜口味最受歡迎?依照這個結果請廚房制定準備食材

的策略,希望能按照統計結果讓當天所有準備的食材能盡

可能的被吃完,且對於受歡迎的菜色還能充分供應,於是

他拿起了已寄出邀請函的100位訪客名單,試圖用電話訪問:

60%的狀況遇到了不在家、訪客沒有室內電話、拒絕回應,

只有40%的訪客完成訪問:

一共40位成功受訪:

30%(12位)表示:喜歡空心菜

20%(8位)表示:喜歡小辣椒

20%(8位)表示:喜歡豬腳麵線

5%(2位)表示:喜歡水煮牛肉
25%(10位)表示:不知道、還沒決定、沒有意見

1.空心菜(30%)

2.小辣椒(20%)

3.豬腳麵線(20%)

4.水煮牛肉(5%)

5.未表態(25%)

最後當天餐會有30個人沒有出席,由於訪客名單是匿名的,

所以也無法知道是哪些人沒來。

問題1:

 

請問廚師是否能根據這個結果,制定符合現況的食材準備策略?

空心菜真的是最受大家喜愛的菜色嗎?

小辣椒跟豬腳麵線真的平分秋色?

 

問題2:

 

實際表態的30個人的調查數字統計,
有多少程度反應了當天實際到場70人的菜色喜好?

認真的思考這樣的調查會遇到哪些問題:

 

抽樣誤差:

使用電話民調一開始排除了無法使用室內電話的人,

這稱為涵蓋率缺失,上述人口的聲音一開始就在調查中消音了。

 

以美國疾病管制局的2014調查為例,

美國於2013年41%的家庭沒有安裝室內有線電話,

目前約以2%以上的幅度成長。

 

現在人可以沒有電視但不能沒有網路,可以沒有室內電話但

不能沒有手機,未來純粹的室內電話訪談造成的涵蓋率誤差

可以想像的是會越來越高。估計台灣單純使用手機而沒有室

內電話的人口應該至少有10%~15%,包含小家庭、學生、

外地工作者等。

 

註:目前申裝寬頻網路可不需附掛室內電話

 

另外越是偏向地區性的選舉,地方勢力可能構成不同密集度

的政治版圖,此時若沒有考慮到分層抽樣來加成,而僅僅隨

機抽樣來代表母體,也會造成抽樣誤差,例如東南西北四村

各有一百人,但東村全村都支持王大明,此時各從東南西北

隨機抽取一人來統計王大明的總支持度顯然會有一定程度

失真,畢竟東村的一人就代表了王大明一百票,四個村落有
不同的政治傾向分布。

 

非抽樣誤差:


也就是雖然電話打通了,但結果無法反應到現況,例如:

 

A:拒絕訪問

 

調查機構會在一開始訪談表明自己的身分,若該調查單位在

選民心中有既定的政黨傾向其訪談意願或者表態內容也可

能受其影響,例如綠色選民接到TVBS的訪問可能發生拒訪

或是反串的情形。

 

B:聯繫困難(工作時間搭不上訪談時間、居住地不在戶籍地、

生活作息、家庭文化等因素

 

C:未表態 ( 對選項尚未決定 或者 我知道但我不想說

這部份會佔實際訪談蠻高的比例,民調到底能不能反應現實,

關鍵在於對於未表態族群的研究以及如何將表態結果經過加

權反推出最貼近母體狀態的結果。

 

我知道但我不想說,以選舉來說就是隱形選民,這類選民在

十多年前可能泛綠選民為主,受到當時的政治氛圍所影響造

成選民不願透漏自己的政治傾向,在近年來有轉向以泛藍

為主的傾向。

 

以下圖為例,可以發現從2012開始,民眾政黨偏好大幅度

轉向中立,而這些人真的就是沒有顏色傾向嗎?這也許可

以用大家所熟知的沉默螺旋理論來解釋:

 

政治意象調查

來源:政大選舉研究中心

 

沉默螺旋理論」定義為組織中如果存在主流意見,當人

們發現自己的意見與主流意見不同時,因為害怕被孤立,

便會選擇隱藏自己的意見,並保持沉默。最後支持主流

意見的聲音會愈來愈大,而弱勢意見的聲音逐漸消失,

這就是所謂的螺旋效果。沉默如同游渦般,把許多弱勢意

見的聲音,沉入海底,但這只是大多數人沒有太堅持自己

的意見,所以趨同現象讓多數人接受了主流意見的主張。

也就是所謂沉默的聲音,這些人也許還是支持kmt,也許

真的轉為中立,也許成為泛綠但不表態的選民。只有實際

去研究這些人的屬性比例,民調數據的結果才能真正的"接近"

現實的狀態。一般而言,中間選民的投票率也最容易影響實際

投票的結果。

註:柯P的競選策略就是針對20~39歲的中間選民,以90%的

資源投入網路媒體打選戰。 來源:翻轉選戰的流浪狗團隊 劉坤體

   

D:我說謊了,也就是鄉民所稱的反串

電話調查未誠實表態  

來源:PTT八卦版  

 

註:2012年年初,因為年初的台灣的總統大選,最後國民黨的馬英九

以689萬票,贏了民進黨的蔡英文的609萬票。因此這兩個數字就變成

藍、綠支持者的代稱。

 

E:訪問中途中斷(使用者失去耐性或者有事離開)

 

F:接到電話的人並非目標對象,例如我的目的是想預測總統大選得

票率,但我調查的對象根本沒有投票意願,那此人的表態並沒有意義。

 

註:總統大選約有7~8成的投票率,理論上來說訪談選民應該也有

2成多實際上並不會去投票。

 

大多數的民調是死無對證

 

有這麼多的偏差可能,所以實際上的民調結果會根據過往調查經驗,

使用公式及加權去"還原" "推論"已知數據來達到理想中比較接近現實的

結果,但實際上.....大部分的民調容易淪於各說各話,除了最終選舉結果

的預測,會真的每個人去投票一票一票亮出來公布結果,民調結果是很

難被驗證的。

 

非抽樣誤差  

詢問訪談者的身分背景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知道樣本

與母體的結構是否吻合,進而作數據上的加權修正。

(專業的訪談應該會仔細詢問受訪者的背景,例如:

年齡、性別、職業、居住地、教育程度等)

一般所謂95%信心水準指的若這調查作了一百次..

會有95次其調查結果之信賴區間包含了正確的實際

結果,不過沒有人會真的作一百次調查,僅僅作一次

一千人的電話調查至少就要花掉十萬元。什麼情況

下我們會花十萬元取得一份資料並免費公開,這是

我們審視一份民調是否客觀的另一個角度。

 

 

(根據訪談政大選研中心的民調工讀生,三個小時約可撥出

兩百多通電話,成功受訪的樣本數約7~9份,民調的高成本

多來自於成功樣本的取得困難)

 

以下是2014台北市柯文哲民調走勢圖

2014台北市柯文哲媒體民調走勢  

你能看得出來哪一條民調才是現實的數據嗎?

 

像是宋楚瑜剛表態選總統民調破五成或是柱柱姊民調低到剩下12.7%

這些媒體釋放的民調我們都需要特別嚴格去檢視其背後的政治意涵,

所謂的西瓜效應棄保效應通常會透過類似的數字遊戲來操作風向。

 

剛好最近有兩個單位在同樣的時間點作了民調:

兩岸政策協會委託決策民調中心執行民調,在本月六日至七日電訪一○七四位受訪者,在百分之九十五信心水準下,抽樣誤差為正負二點九九個百分點。

TVBS民調中心於本月六至七日電訪一○八三位受訪者,在百分之九十五信心水準下,抽樣誤差為正負三個百分點。

資料來源:[新聞] 最新民調 「洪下朱上」藍支持度爬升

兩岸政策協會民調 (新聞稿標題表示 換柱有利蔡英文支持度提高

 

 

蔡英文 洪秀柱 宋楚瑜
40.2 18.5 14.1
蔡英文 朱立倫 宋楚瑜
42.1 19 14.1
蔡英文 朱立倫  
51.4 24.6  

 

洪下朱上 ( 朱僅比洪高出0.5%)

 

TVBS民調中心 (新聞稿標題表示 換柱有利藍支持度提高

 

蔡英文 洪秀柱
48 24
蔡英文 朱立倫
48 29

  

洪下朱上 ( 朱比洪高出5%)

 

 

同樣都是洪下朱上,民調差距竟然差了十倍之多

 

對於數字的解讀,實際上還要考慮未表態選民的結構,

尤其當兩個數據值接近的時候,考慮到調查本身上

下3%的誤差,其實很難判斷這樣的結果代表了什麼。

面對民調結果時,在沒有了解完整的調查題目、

調查單位的背景時,我們需要多一點質疑與思考。

 

以2012總統大選預測來看:

 

2012總統大選預測  

表格來源:誰會勝選、誰能凍蒜 洪永泰著作

 

可以發現任何一個大略知道台灣泛藍泛綠比例的人(約5:4)隨便講個

數字納入這個表格都不會有違和感,甚至其中還有三個預測錯誤的

民調機構。

 

以2012台北市長預測來說:

2010台北市長各大媒體民調預測  

表格來源:誰會勝選、誰能凍蒜 洪永泰著作

 

可以發現不同單位作的民調,未表態的選民比例也有顯著的差異。

   

出口民調 Exit Poll

 

還有一種準確度最高的民調叫做出口民調,也稱為票口民調

當選舉進行時,訪問已經投完票的民眾作小規模的抽樣來提早

預測選舉結果,非常快速、有效且精確。

 

推手民調 Push Poll

 

推手民調嚴格說不算是民調,而是一種假借民調問卷,

在問題中置入對特定人不利的負面資訊來達到影響選舉

效果的誘導式民調。

 

操控假民調影響政黨提名候選人 (來源:wiki)

不同陣營的支持者,使用與投票意願時不同的民調表態,
去影響政黨提名候選人前的民調,藉使當選率較低的候選
人排擠掉原本當選率較高的候選人。


關於電話民調,不肖的候選人常在電話民調前,申請大量
的市內電話裝機,藉以提高可操縱的電話民調數量。

改變民調條件,就可以得到不一樣的結果:例如不一樣的
問題、民調的時間(白天或夜間調查)、使用行動電話或
市內電話的不同都會造成不一樣的民調結果。

2015智慧行動裝置佔有率

根據資訊工業策進會統計2015年台灣擁有智慧行動裝置的
人口佔比已達到 77.3%,
而根據主計總處調查,2014年行
動電話普及率已達到93.14%,
直逼室內電話普及率的94.01%。

 

由於手機通話成本高,且基於電信用戶隱私問題,很難根據手機

號碼作區域性的目標選民調查,大部分的民意調查仍以室內電話

訪談為主,這樣的調查結果相較難以接觸到20歲到40歲的年輕選民,

隨著年輕人的政治參與度越來越高,手機民調將會是目前傳統室內

民調缺失的一塊關鍵拼圖。

隨著選舉日益白熱化,對於民意調查的結果有多少程度能反應現實,

我們需要有更多的省思,切勿被媒體數據牽著鼻子走,認真觀察與

檢視候選人的言行及政見也許才是最務實的方法

 

王世堅談電話民調  

 

  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semia623 的頭像
    asemia623

    赤漠青舟

    asemia6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