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保署監資處 張順欽:每年自 5月開始,當月紫外線指數達過量級以上的天數即達56%
,其中危險級占15%;7月當月過量級以上比例達最高68%,危險級占25%....
資料來源:壹蘋果2010/05/03
今日非昔日
看到標題,四季防曬? 不是只有夏天要防曬嗎?
你沒看錯,防曬不是只有夏天要做,
而是 天 天 要 做 !
如果還沒有建立這個觀念,
不但知識落伍,平日辛苦保養美白也可能僅止於緣木求魚!
有人可能會疑惑,
人類千年文化,怎麼過去沒那麼流行要防曬捏??
答案就是 - 今"日"非昔"日" , 此時非彼時。
本質上來說,照亮地球上億年的太陽變化並不大,
但地球的環境在近年來卻因為人類產生巨變 ( 詳見 正負2度C影片 全集 )
今日的陽光已不如過往之溫馴 !
隨著人類排放廢氣物質的影響,
直至1995年南極上空的 臭氧洞 面積已經擴大約為歐洲大陸的兩倍大,
能吸收大量紫外線的臭氧層因環境變化大量減少!
(最初的地球大氣並沒有臭氧層,因此當時在紫外線直射下,地表上幾乎沒有生物可以生存!!
僅有少數在水中被水保護的微生物存活,臭氧層是後來慢慢形成,形形色色的物種才跟著慢慢演化生成。)
據科學研究,臭氧減少10%。紫外線可能增加20%,同時皮膚癌患者可能增加30%,此外還會產生下列幾種現象:
(1)白內障罹患率增加。
(2)免疫系統受到抑制。
(3)穀物的收成減少,品質降低。植物和浮游生物減少,
破壞自然界的生物鏈。
(4)塑膠、橡膠製品加速老化。
(5)紫外線直射會引起對流層臭氧二增加,致使產生光化學
煙霧,造成空氣污染。
生於現代的我們,此時已每天暴露在紫外線毒害的危機當中。
口說無憑,以下圖片為2010年4月21號的紫外線指數預報:(數據來自行政院環保署)
再參考 紫外線指數分類、曬傷時限與建議防護措施一覽表 (取自 台北市環境保護局技術室)
(註1:我國於1997年開始,跟隨美、英、德、澳、紐、日等國觀測與發布紫外線指數)
(註2:防曬乳被最初被視為化妝品,但在1978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已經認定
防曬乳是保護皮膚結構功能的外用品。
如果男生還認為防曬乳是屬於女人專用的美白日用品就資訊落後囉!)
我們可以發現 "紫外線過量" 早是家常便飯,乃天天都要注意的課題!
也許有人會說,我根本很少暴露在陽光下,都在室內阿。
但光線具有 "直射、反射、散射" 的特性,
除非呆在完全封閉的室內,不然仍會受到紫外線的毒害!
尤其防曬觀念必須從小培養起,根據統計,
在20歲以前所接受的紫外線量佔一生中紫外線曝露總量的50~75%。(這是所謂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 !!)
紫外線的傷害是日積月累的(紫外線中的UVA射線)。 所以從小培養防曬觀念,才能將紫外線的傷害降到最低。
人家說台上一分鐘,台下十年工,
我說防曬動作一分鐘,省下美白保養一日工!
紫外線可導致曬傷、曬黑、皮膚癌;
更是皮膚老化的主要原因,
日曬可使皮膚老化速度加速10倍,而對於容易產生黑斑、雀斑者,防曬更是不容忽視。
防曬與老化:
認識紫外線 A B C
長波紫外線(UVA)
可達皮膚的真皮層,使皮膚曬黑,損傷彈性纖維,長期會造成皮膚老
化增加黑色素眼膜炎,是引起斑點的主要因素。經常照射,會使皮膚
鬆馳、產生皺紋、使微血管浮現,亦可能誘發皮膚癌。
(註:波長較長的UVA可在陰天穿越雲層也可穿越玻璃,對人體造成紫外線傷害!因此陰天不必防曬是錯誤觀念。)
中波紫外線(UVB)
雖然只到達皮膚的表皮,但會讓皮膚紅腫、脫皮、曬黑,是即時曬傷的罪魁禍首,
也使皮膚角質增厚、暗沈,UVB能量比UVA來的強但容易防護。
短波紫外線(UVC)
對皮膚傷害最大的是紫外線C,但大部分被大氣層中的臭氧層隔離,僅只有極少量到達地面
,但近年來臭氧層不斷的遭受破害,UVC對人體的傷害也逐漸的讓人眾重視。
(上圖取自 USUN網站)
關於三種紫外線:
常見的錯誤觀念
X "夏天" "太陽" 很大才需要防曬?
紫外線過量不是單純太陽的問題,是地球環境變遷的問題,一年四季都存在紫外線過量問題!
需不需要防曬保護不要以 天氣、季節 當作依據,請參考政府發佈的每日 紫外線指數預報 作最客觀的判斷!
X 撐傘或是不出門就沒有擦防曬乳的必要?光線會折射、散射,撐傘或處於室內僅能部分遮蔽。
X 小孩曬得紅通通才可愛,所以要多曬曬太陽?小孩皮膚敏感脆弱,且處於接觸太陽最頻繁的年紀,更需要注意及培養防曬觀念。
X 一定要曬到太陽來補充維他命D?維他命D透過日常食物即可補足,現在人的問題是營養過剩。
X 男性要有古銅色皮膚才有男子氣概,所以不需要防曬?防曬不是為了化妝美白,是防止組織病變與傷害老化。
X 防曬乳的SPF指數愈高愈好?除非特殊場合,SPF15即可阻擋九成UVB,係數過高反而增加皮膚負擔。
防曬秘訣 A B C
A (Avoid) 避免日曬:能免則免,若是處於室內,更要加強注意窗戶射入的紫外線,必要時拉起窗簾。
B (Block) 阻擋日曬:防曬用品以系數達SPF15至SPF25最為適合。
( 註:SPF15表示可以阻隔十五分之十四的UVB,即可阻隔93.3%的UVB,
就算SPF30,也是阻隔96.6%,差異並不大,卻會增加皮膚的負擔,
所以與其強調SPF的高低,不如勤於補擦防曬乳。)
C (Cover) 遮蔽日曬:撐傘子、穿著長袖外衣和長褲、戴最少3吋闊的寬邊帽和太陽眼鏡等,
均可減低紫外線對肌膚的直接損害。
什麼是SPF、IP、PA+?
防曬品上充滿不同英文字母的組合,美系、歐系、日系化妝品又各有不同的標示法,應該如何解讀?
SPF﹙Sun Protection Factor﹚:為美國系統的防曬係數,防曬效果為SPF×10﹙分鐘﹚。
IP(Indicia Protec-tion):是歐洲防曬係數的標示,IP×1.5=SPF
PA+﹙Protection Grade of UVA﹚:日本衛生署要求日本的防曬產品必須標示防止UVA的效果:分為PA+ PA++ PA+++(越多越防曬)
目前防曬乳針對UV-A的保護效果,並沒有像UV-B有SPF為國際公認標準,不同的國家有不同針對UV-A表示方法。
主要原因在於UV-A對皮膚傷害可達真皮層,且為慢性累進的傷害,所以難以建立國際公認量測標準。
防曬乳的種類
簡單可以分成 物理性防曬 與 化學性防曬 :
物理性防曬:
就是利用防曬品中的粒子直接阻擋、反射或散射掉紫外線。優點是不易過敏,且擦上立刻可出門;
缺點是質地厚重,有一層白膜感。純物理防曬由於粉粒大,使用後大多卡在毛孔,無滲入風險,
即使滲入也不會被身體吸收。
常見的物理性防曬成份如下:
◎ Titanium dioxide﹝二氧化鈦﹞:
可以阻隔UVB和部分的UVA,但是對長波長部份的UVA無法完全保護。欲達到較高的SPF
時擦起來會有些白白的。
◎ Zinc oxide﹝氧化鋅﹞:
可以幾乎阻隔掉所有波長的UVA和UVB。但是因為塗起來會白白且粘粘厚厚的一層,
所以限制了它的實用性。 後來有些廠商發展出粒子較小的氧化鋅分子,即所謂的Z-Cote,
使用上塗在皮膚是透明的,改善了上述的缺失, 同時還是可以對所有波長的UVA和UVB進行防護。
* 以上資料擷自 奇摩知識
化學性防曬:
吸收紫外線將其轉換成不傷害皮膚的熱能。
優點是較為清爽不會泛白,缺點是需要等待約30分鐘皮膚吸收後才能有效防曬,且有些嬌弱肌膚會引起過敏。
化學防曬劑的成分多是化學合成酯或環境荷爾蒙,可能引發過敏性蕁麻疹或皮膚病變,甚至有致癌風險,因此
業者必須利用防滲入的配方概念,以無法進入皮膚的大分子或創造高分子聚合物薄膜,將化學防曬劑阻絕在皮
膚表層,避免被身體吸收。
* 以上資料擷自 奇摩知識
* 以上資料擷自 奇摩知識
以上防曬小常識是否對您有幫助呢?最後我要 工商推薦 優質防曬產品:
寶拉珍選- 純物理性防曬乳SPF15
特色:
* 適合中性及乾性膚質 及 對化學防曬成份極度敏感的皮膚使用
* 質地溫和細緻、清爽透薄水質乳液,易於推開與分佈於皮膚上
* 阻絕有害紫外線UVA 和UVB超細微粒礦物遮光屏,百分百無香料色素
* 添加抗氧化物綠茶及葡萄籽萃取,增加肌膚自我防禦能力
* 防曬、抗氧化、抗光老化一次完成
* 具有柔光效果,其絲絨觸感般和保水成分可以柔軟肌膚且不會有厚重黏膩感
* 100%不含香料及色素
產品實照:
成分完全透明公開:
乳液狀:
隨便推推就很均勻,成分細緻、水嫩:
(小秘訣:如果買到那種很難推的防曬乳,加點乳液可以變的比較好推喔!不過防曬效果可能會差一點。)
再稍微推開,像是薄膜一般自然附著:
(無異味、不黏膩)
再再推,感覺已經跟手合而為一,
沒有出現某些防曬乳會產生的泛白
不自然膚色:
左手實驗組:(有塗)
右手對照組:(左手真的有塗嗎 - o -??)
兩造對比:(其實差異很細微)
使用心得:
塗完後,完全沒有厚重、油膩的感覺,
存在感很低(像是沒塗一樣清爽阿~),
而且膚色自然,不會出現慘白的女鬼樣..
在我身上還出現提亮潤色的效果 @o@
一般防曬液的咬手、澀感及粉感這款完全沒有!(我敢發誓)
使用一段時間過後也沒有出現過敏、乾澀、悶、出油的現象,
此外,純物理性防曬沒有化學物質滲入皮膚的顧慮,
一天補三四次都很放心 XD (塗防曬一定要到位,不然跟沒塗一樣)
我給這款防曬乳90分 !!
中性偏乾性皮膚的朋友們可以參考看看 ~
ps:對囉,這款沒有掉屑問題,洗面乳就能完全清洗。
純物理性防曬SPF15 : http://www.paulaschoice.com.tw/tpl/products.php?m=2&s=783&ID=1400
Paula's Choice: http://www.paulaschoice.com.tw/index.php
好了,防曬大作戰小短篇到此結束,希望對您有幫助,下次再見 。
留言列表